华天集团驻花垣县双龙镇双龙村工作队长王鹤友,自驻村帮扶第一天开始就坚持每天记录民情日记。两年多来,他已整整写满了三大本。翻开日记,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与村民接触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感,记录着每家每户的困难疾苦、诉求期盼。正因为有这些民情日记,让他在制定扶贫规划、实施帮扶措施、推进脱贫项目时,更能符合村情民意,更能突出精准要求。透过这一本本带着温度的民情日记,能真切地感受到他扎入基层、吃苦奉献的敬业精神和心系群众、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。现选登4篇民情日记,供大家交流参考。
日记一:2015年4月8日,阴
今天是驻村第一天,收拾好住房后,在村里转了一圈。看着这里的秀山碧水和热情纯朴的村民,我意识到自己“嫁”到双龙啦!
到这儿之前,脑海中无数次想像这儿的状况。但到了村里后才发现,比想象的还要偏僻、穷困。虽然是第一次来湘西,也是第一次接触苗族群众,但没有一点陌生感,反倒很亲切。可是,没有厨房,还得找地方做饭。没有浴室,只能露天洗澡。厕所是旱厕,蚊虫泛滥。这些生活上的不便,的确令人头疼。
既然“嫁”过来了,就安下心来吧,克服一切困难,一点点去改变这个村庄的面貌,改变贫困群众的命运。
日记二:2015年5月18日,小雨
通过一个多月走访,召开了两次座谈会,发现村民对种养产业之所以没有信心,是因为农产品很难卖出去。如果解决不了销路问题,村民根本就不敢发展种植、养殖业。正如贫困户施得齐所说,2012年在政府鼓励下种了五亩的中药材,结果卖不出去,亏了一万多元。他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蝇,不敢再搞产业。
我觉得,党建引领精准脱贫绝对不是一句空话。发展产业还得有人带动,而这些带头的人应该是村里的党员。老党员施金银向我表态,如果有销路,他一定带着干,马上养羊20只、种植蔬菜2、3亩,而且还负责做通施得齐的思想工作,一起发展产业。
至于销路问题,我们华天集团有一定的资源优势,但如何解决收购运输、检疫检验、封装保质,还需要进一步思考、探索。但此事慢不得、拖不得,我必须抓紧时间与湘菜公司沟通、对接。
日记三:2016年10月12日,晴
再次来到施再文家,看到严重倾斜随时有倒塌危险的房屋,很担心,也很揪心。家里除了一台旧电视外,几乎没有任何家用电器,用“家徒四壁”形容这个家绝不为过。
看着用竹篱笆围栏但四面透风的墙面,我问施再文的儿子施旭:“冬天住在这儿冷不冷?”他未经思考,脱口而出回答我:“前后人家的房子遮着呢,不冷,实在冷就躲进被窝里。嘿嘿嘿……”孩子的回答让我很心酸。家本是避风港,如果连这点功能都没有,还算家么?
去年已经完成了十一户危房改造,今年正在实施危房改造的也有十多户。施再文这个家庭比较特殊,自己没文化、缺技术,妻子智障,儿子读小学二年级。虽然去年通过教育帮扶孩子读书已不用花钱了,但家里仍然捉襟见肘,根本没钱启动改造危房。
“两不愁三保障”是贫困户脱贫的基本标准。解决施再文的住房问题,只能通过政府支持、垫资,他本人投工投劳去新建住房。
日记四:2017年5月30日,雨
今天是端午节,距离上一次休假已经一个月时间了。这段时间村里的事也很多,实在抽不了空回家。每逢佳节倍思亲,给亲人们挨个打了祝福电话。
苗族人很重视传统节日,平时吃得非常简单,今天家家户户都吃上了鱼肉。我们到施满花(村妇女主任)家取了几个粽子,用于中、晚餐蒸着吃。临近中午,施真旺来到村部,请我们到他家吃饭。来到真旺家吃了饭,详细了解了他母亲龙奶奶近期的身体情况。龙奶奶腰部患骨结核,行动困难,前段时间在排碧卫生院住院治疗,见效不大。我劝她赶紧去县人民医院治疗,不要延误病情。
我向县扶贫办详细了解了县人民医院“先就诊后付费”一站式结算扶贫保障措施,并向真旺宣传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应享受的医疗救助政策。真旺称,本周就将其母亲转院到县人民医院治疗。
龙奶奶是一个勤劳、热心、善良的苗族老人,给了我们工作队太多的关心、支持,祝愿她早日康复!
(华天集团 供稿)
责编:刘颖
来源:华天集团